跳至主要内容

COUSCUP

·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禮拜六去台科大參加了 COSCUP 開源人年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有別於在中研院舉辦的 SIONCON 和 HITCON 大的演講聽,議程都是在台科大教室裡面講,因此有非常多議程同時進行,好像也不會公開錄播,只好幾個看著順眼的議程隨緣聽,得失心不用太重限定一定要聽哪個。

我只去第一天,一整天我就聽了兩個主題的議程,一個是之前在 HITCON 認識的外國人 Simon 1在介紹 opendesk 這個開源專案,另一個是匿名網路社群 anoni.net 辦的的 Tor 網路 & Tails Linux 介紹。

Simon 的議程老實說是誤打誤撞走進去的,因為我朋友剛好在裡面聽議程找我過去,真的沒想到還能再遇到 Simon;會去 Tor 網路的工作坊是因為我本來就對網路拓樸和架構有一點興趣,原本只打算聽網路架構的介紹,但我聽得實在很開心,後來連下午的 Tails Linux 體驗也一起聽完了。

台灣網路沒什麼限制,沒有言論封鎖2,講者也坦言不好以此為引帶大家入坑,不過上網時做到真隱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議題。就算用無痕單純瀏覽網站還是可以從連線 IP 或是裝置資訊來認識你。要不要匿名、想不想提供資料給大公司「改善服務」應該是每個人可以決定的事,我可以給,但你不能主動跟我拿,這才是一個正常的上網環境。唉講這個給一般人聽其實他們也不見得會在乎,畢竟對他們來說網路會通能看貓咪影片就可以了。反正我是不希望當有任何第三方可以任意調用我私人的一對一聊天和網站的造訪紀錄做任何事,政府為了執法原因也不應該給。網路有分各個不同用途的場域,是公開論壇要注意言詞,但私下使用不應該有言論管控,在現實世界有誰可以管我要在家裡講什麼話,穿不穿衣服?

台灣沒有一套完整的法規可以限制主管機關來開罰,沒有數位中介法之後,任何主管機關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下架內容,這也是很荒謬的一件事3

當天在匿名網路社群工作坊的參與者中有一位會到外國收集報導素材的記者,他講述了他實際在外地對於通訊設備的使用經驗和對隱私性需求,Tor 對他們來說是真的有用的,工作坊也有帶到如何架設 Tor relay ,幫助世界上其他人連上網路揭露當地資訊,有沒有用洋蔥在技術偵查上也是看得出來,一般人就算沒有隱私需求也可以常常使用 Tor 網路來為這些用在 Tor 收發一般流量掩護他們。

項目Tor 瀏覽器一般瀏覽器 (Chrome/Firefox/Edge)
IP 隱匿經多層中繼節點隱藏來源 IP直接顯示真實 IP
隱私保護預設封鎖追蹤器、降低指紋辨識須額外安裝擴充或設定
速度慢,因為需多層轉送快,直接連線
可用性部分網站會封鎖或需要額外驗證相容性最佳
特殊用途可存取 .onion 結尾 domain只能存取公開網域
項目Tails Linux一般 Linux 發行版 (Ubuntu, Fedora, Arch...)
設計理念強調匿名與隱私日常工作、伺服器、開發等多用途
啟動方式Live USB / DVD,預設不安裝到硬碟安裝在硬碟或 VM 中使用
資料保存預設不保存紀錄,關機後清除(可以設定磁區不要刪除文件)預設保存所有檔案與設定
網路流量強制走 Tor 網路預設直接連網,可自行設定 VPN/Proxy
內建工具整合 Tor Browser、加密工具、密碼管理等可依需求安裝,預設無匿名強化
限制效能受限、不適合長期工作,但預設安裝可以直接使用的文書軟體完整支援日常工作
提示

Tor 連上的 .onion 網站就是俗稱的暗網,暗網沒有媒體還有一些不三不四的科技油土博講的這麼可怕,我很受不了他們總喜歡把暗網包裝成刺激、神秘甚至恐怖的地方來吸引眼球。你不能因為暗網有利隱藏犯罪行為就否定暗網對於隱私的保護或認為隱私不重要,明網也不是不會發生犯罪,線上博奕、通訊軟體詐騙都還是存在。

Footnotes

  1. 他也有在 COSCUP 擺攤,他的攤位是 fsfe ,歐洲自由軟體基金會

  2. 沒有言論封鎖,但存在演算法篩選,這東西被廣告公司掌控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言論封鎖和異常的言論擴散方式,這也是現在網路環境的問題,網路佃農太多又是另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3. moztw:2025 年的台灣,一個網路平台,上頭有多少主管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