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資源,我更相信選擇與堅持
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 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史記 李斯列傳-1》
李斯,楚國上蔡人,年輕的時候是個地方小官,有天看到廁所裡面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有人靠近的時候都會被嚇到,匆匆忙忙的躲起來, 後來李斯到糧倉裡面,看到裡面的老鼠正細嚼慢咽悠閒吃著 糧倉內的糧食,看到人也繼續吃著自己的東西。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活在廁所的老鼠,因為環境因素而難以溫飽。 他於是感嘆:「人的賢愚與成敗,就像這些老鼠一樣,關鍵在於身處何地。」
我們都像年少時的李斯,渴望跳脫眼前的限制、追求更好的環境與人生。我也曾經那樣相信,只要換個地方、遇見更好的機會,自己就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後來,李斯便隨著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在秦國先後做了郎官、長史、客卿、廷尉最後成為丞相,如此聰明的李斯,卻為了穩固權力不擇手段,害死自己的同學韓非、阿諛奉承當權者,推行嚴刑峻法、與趙高背叛秦始皇假造遺昭,最終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他或許在中途也知道錯了,只是他已享受到一切至高的待遇,他無法也不願拋棄一切,就像沒有沒有剎車的車子一樣,他愈跑愈快,愈跑愈快,但前面那個峽谷也愈來愈近……。
李斯聰明卻缺乏仁義,自然吸引了一群同樣為私欲不擇手段的人。他與趙高聯手殺害扶蘇,是為權勢;不久後,趙高又為鞏固政權殺了李斯。這不是命運的捉弄,也非偶然,而是選擇累積的結果。
問題從來不在於是否該追求名利,求錢求權根本不是件壞事。問題在於:你達成目標的過程成了怎樣的人?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環境?因為你身邊的人、你所在的圈子,正是決定你走向何方的力量。避開災禍的方法,不只是潔身自好與謹言慎行,更要懂得選擇一個健康、有原則、有底線並且適合自己的環境。如此一來即使走得慢,也能走得穩,走得正,走得遠。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易經.繫辭上》
關於我
比起資源,我更相信選擇與堅持
在特選讓人羨慕的履歷,背後都還是靠資源撐起來的。說到底,傳統考試雖然枯燥,但相對公平:講義全套買下來不會破萬,大家用的參考書內容也大同小異,考古題一樣可以練。頂多別人不想讀的時候還有家教盯,但至少起跑點是差不多的。不過,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這點,兩者都是一樣的。
我在特選開始前也是在網路上看了大家各種千奇百怪的成功經驗分享, 在閱讀這些心得時,我總會特別留意分享者是否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努力, 還是只是靠著既有人脈、社會地位或財力堆砌出來的漂亮履歷?
有些人寫得頭頭是道,但讀著讀著就會發現,成功的先決條件似乎是「你家要夠有錢」。
一個正常的高中生怎麼可能自己出國參訪、混進大公司當實習生甚至是參加國際比賽?這中間少不了家人幫一把、師長牽線,甚至需要學校本身有點資源才有機會。
雖然我沒有代表學校出去比賽、也不是靠學校幫忙發表什麼作品,但老實說,我接觸專業知識的契機,確實是學校提供的。是我修過的課遇到的幾位老師,讓我知道「原來這些東西我也能學、也能做出來」,這種被啟蒙的經驗,對我來說不只是技術上的成長,更是一種自我認同的開始。
但如果我只靠那些課堂上學到的,老實講,是不太可能走到這一步的。能撐到現在,多的還是我私下額外做的努力。 不然我同學、學長姐早就攻佔這些名額了,輪不到我。
儘管這樣說,我也不是真的想要一竿子打翻所有人——很多背景好的同學確實也很努力,只不過身為一個從比較普通家庭、普通學校出發的學生,在這樣的遊戲規則底下,心裡難免會感到壓力,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沒有資格參加這場比賽。
但後來我慢慢意識到,特選其實不是一場「拚誰背景更強」的競賽,而是「你能不能說出自己的故事」,你能不能讓人相信:你是個知道自己在幹嘛的人。
我是 Each ,國中從福科國中畢業後( 2021 年)就讀虎尾科大五專部資訊工程科就讀,二年級的暑假我轉學到臺中科大資訊工程科, 2024 下半年,我透過 114 學年度特殊選才加入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
先聲明,我這個人嘛,不是什麼自小就對資訊或數學領域嶄露極高天分的人,也沒有這麼早下定決心參加特殊選才。在 2024 年年初,我甚至不知道現在的大學學士班會像碩士班招生一樣單純書審 + 面試就錄取一個學生進去就讀,我只是在正確的時間,恰好滿足特選的門檻——也就是掌握特定領域的知識罷了,其他的,就是努力和執著帶來的運氣而已。
正確的選擇,不是事後看起來有賭對的「瞬間決定」,而是願意開始努力的動機和持續下去的決心,這才是帶來更多機會的關鍵。瞬間的決定就像是推骨牌的那個動作,要讓推動的骨牌倒的壯觀漂亮,得先下功夫把骨牌排好。
參加特選讓人看起來都好似一夕成功的爆發戶,其實背後都經歷過無數次的試錯、調整。 對我來說重要的選擇不是來參加特選,而是我一直都願意把當下 要做的事、學習目標做到「還不錯」的程度。我相信,就算最後沒參加特選,我也會找到其他的出路──雖然可能不會是應數系就是了(笑)。
關鍵從來不在於誰先推倒了骨牌,而是你願不願意花時間,把每一塊骨牌穩穩地擺好。不急、不亂,照著原訂的目標一步步前進。當準備足夠、時機成熟時,那個「瞬間的決定」才真正具備改變現況的力量。
人生首抽
我從小在台灣長大,我家的狀況特別一些,我父母早婚又在我很小的時候離婚,是隔代教養,我爸工作不穩定,有家暴前科,加上我祖母從我很小的時候就罹患了失智和躁鬱症。雖然說也沒有真的慘到不靠社會補助就活不下去,我也不用被強迫勞動,畢竟所有人其實都好手好腳也不吸毒,更沒有作奸犯科,真正家徒四壁回家就被毆打的小孩在台灣也某些地方也不是不存在。不過我還是覺得很絕望,這種很糟的感覺是源自於沒辦法改變他們的無奈產生的,每年我都能感覺得出來大家不管是在行為上還是荷包深度都在退步,卻只能裝作不知道。根據他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推測大家的運途在可見的未來只會愈來愈糟,得靠兩個老人工作來維持金錢收入的家庭能有多穩定?我爸爸甚至沒有積蓄,很多費用都需要他爸媽來善後,這種啃老方式看了也是挺痛心,現在會啃老,以後就會啃兒子,我要是沒點實力自己人生就要先毀了,這太可怕了。
我大概不是什麼投胎專家,但我是懂事後補救的,就算隊友再糟糕我認為我也有機會靠自己 cover 全場,在人生 online 改變自己容易很多,反正不用抽卡靠賽,有意識的做決策就 行,在學生時代學習新技能所獲得的回報還大略正比於我的投入時間,現在改變我自己習慣和我的思考方式只要離他們遠一點就做得到,而我的狀況很幸運地允許我這麼幹。 何況我才十幾歲,總有一天我會活到完全不受他們影響的時候, 我相信我一定有機會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但在聽天命之前,得先盡人事,儘管有想要變好的想法也未必會成功,但可以做為卻無作為,完成目標的可能永遠是 0 ,是最要不得的事。我從小就討厭日子過得像我爸、我媽那樣過的一蹋糊塗又不對自己負責,不想要像我祖輩一樣倥傯一生,到了年歲已高才來後悔。負面教材我沒少看過,因此我明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又是哪些判斷決定後就不可以反悔,要對自己負責。
我會以他們的言行警惕自己不要變成像他們一樣,我相信主導人生成就的要素有兩個:運氣和自我要求,沒有人可以決定自己會生在哪個家庭,家裡有多龐大的產業鏈可以接手,但你自己可以決定要做什麼事來改變現狀。我們自己可以朝著理想努力,學新的技能、認識能和你一起努力的人,待在讓你能夠不費力進步的環境。
資訊相關經驗
下條列重要事件和年份作為各位評估我戰力的參考。 我小時候也是正常生活,每天上學、放學,作業寫完不是看小說就是在玩電玩, 但也不代表我什麼都沒做,日常的累積是重要的,但寫了你也學不來,你現在也有自己的生活步調,讓你或你的小孩模仿我大概沒什麼意義,而且也不是你想看的。你大概只想知道特選資訊相關科系的人除了人手一張 APCS 還要什麼才夠,但我 覺得,只要你願意投入,什麼都行,只是在國家政策、學校、資訊社能培養的重點就是放在資安、演算法比賽這兩塊罷了。
我也沒有很熱衷參加演算法或資安比賽——兩個主流大學資工系看重的領域(所以資工都落榜),
實際上我寫程式的功力也不強(這是真的,有些人就是有天分),還請各位鞭小力點。
- 2023.8 成為中電會(SCAICT)資訊組幹部
- 2023.9 取得 CCNA
- 2024.1 取得 iPAS 資訊安全工程師證照(初級)
- 2024.1 初次參加 APCS,實作三觀念二
- 2024.4 做了中電喵,一個稍微大一點的資訊系統
- 2024.5 AIS3 pre-exam rank 72
- 2024.6 第二次參加 APCS,實作三觀念三
- 2024.7 參加 SITCON 黑客松最佳技術獎
- 2024.7 參加 AIS3 並取得跨領域組最佳專題
報考結果
我不會教你怎麼上資工,我應數我驕傲。
學校 | 科系 | 初試通過 | 面試結果 |
---|---|---|---|
國立中興大學 | 應用數學系 數據與科學計算組(資安組) | ✔️ | 正取 1 |
國立中興大學 | 資訊工程系 (資安組) | ✖️ | |
國立中央大學 | 資訊管理系 | ✔️ | 備取 2 |
國立中山大學 | 資訊工程系 | ✖️ | |
國立中山大學 | 資訊管理系 | ✔️ | 沒有任何人上 🫠 |
國立師範大學 | 資訊工程系(資安組) | ✖️ |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資訊工程系(一般組) | ✖️ |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資訊工程系(資安組) | ✖️ | |
國立清華大學 | 資訊工程系(資安組) | ✔️ | 我沒有上 |
國立成功大學 | 資訊工程系(乙組) | ✔️ | 沒有面試,上機考,排名不夠前面 |
這是一篇怎樣的 blog?
人生有三不朽,即立言、立功、立德。這是一篇特選心得,也是我的思想價值觀和我這幾個月心境的集合,我認為這些經驗和心情值得以文字的方式保留下 來。我的想法是複雜且容易被情緒影響,我的思想精華只有在我經歷某些事件,觸動我的情感我才有辦法說出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只是我希望看完這幾篇特選文章的人,可以離我的內心世界近一點。 我心裡頭還有很多話我不知道要跟誰說才好,因為你不是我,你沒有經歷過我經歷的,是沒有辦法想像我的感受的,不是說我花幾個星期紀錄的這些文字就能囊括我的所有想法,其中又有一些對現況不滿的言論赤裸裸的講出來會得罪人,如果有這樣意境我會盡量繞個彎盡量傳達,也就是我會話中有話,但如果你會意到了也不要告訴別人,我也不會承認我在哪句話試圖暗示了什麼,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如果你對我的任何看法有疑問可以在留言區或 email 和我討論,我還活著,這不是絕筆,能回答的我就會回答。
這不是一篇手把手教你怎麼特選的文章,我的書寫目的性沒那麼強烈,有些話只是單純發洩、打打嘴砲而已。也許在你的眼裡只是一個人在準備幾場面試,挑間學校讀,配了一堆廢話,但我希望我的文章可以達到「立言」,你會看到我怎麼思考、怎麼做決定、怎麼應對變化。
大部分的人特選心得都是事後比較有空的時候慢慢補上的,我的也不例外。這幾篇文章的出產時間大約是 2024.12 ~ 2025.5 ,免不了參雜一些上帝視角和事後諸葛的話,如果你想靠閱讀前人的心得來準備應試,我認為你一定要明白:我們不是當下就已經知道答案的人,很多所謂的「技巧」和「思路」,是在回頭看整理得出來的,不代表當初就是有意識的這樣做。
假如你只是要抄面試題目,瞭解面試當天的情況,可以直接點側邊欄學校面試底下的文章就好,那些是相對客觀的紀錄。如果你對長文、對我詳細的心情沒興趣,我能 給的心得大概就到這裡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