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五專概況(二)
避雷
接著來 分享一下五專的上課環境和我的存活守則, 這是我體會到的現實, 部分句子可能有點傷人,我已經盡力磨掉他們的稜角做好幾次自我審查了, 但我還是不建議和這兩所學校有關的人閱讀這篇文章, 尤其是我的同學和學弟妹,我不希望你們看完後想太多,我和你們思考的出發點可能...不太一樣,我在這裡算是一個極端值,可能我的想法也和大家有極大偏差。請不要以偏概全,看完不要想太多。
下面用我的兩張人權卡鎮樓並作為分隔線,正文在兩張圖之後就會開始。
課程
下圖是兩所學校的課程大綱,我會從這幾個面向討論學校課程:
- 課程出現的年級
- 每門課的學分數
- 核心課程
- 專業科目(資訊工程相關課程)
- 領域廣度(課程難度)
- 額外課程(表中沒有的東西)
- 學風+總結
註1
因為篇幅的原因,沒有辦法詳細列舉每一堂課,我會挑一些重點來講,倘若你真的有興趣,可以到 教務處的資訊系統查詢歷年資工科實際開的課。資工科在虎尾科大叫做「五資XO」中科大叫做「資工XO」,X 是年級,可填 1~5,O 是甲乙班,字母/數字是不同的學制的代號,虎尾一屆收的人比較少所以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
課程出現的年級
核心課程
五專前三年等同高中生,所以在課綱規劃方面還是會安排一些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兩所學校都很有默契的叫做共同核心課程, 教材通常會拿相應年級/學期的高職版教科書來上3,上課時數一周上幾小時就是幾學分, 我不清楚高職一周的上幾小時,不過以這樣的時數除了數學會整本教完以外,其他核心科目都是老師挑重要的章節講或是從第一頁開始教,上到哪考到哪。
有趣的是中科大的核心科目每一門課通常都比虎尾還要多一學分4,並且多上一年,核心課程會塞滿前三年,在虎尾二年級之後 就沒有這些核心課程了。 兩所學校學核心課程分數的差異讓我轉學後抵免上有非常嚴重的困擾,以數學為例,中科一學期 4 學分,而虎尾一學期 3 學分,我要拿虎尾一學年 6 學分才能抵掉一學期的課 ,使的我一二年級下學期的學分都要重修,不只是數學,我每一門核心課程都有遇到這個問題。 導致我可能無法準時畢業。我從一年級每一科都是 high pass ,我完全沒辦法接受(但我三年級還是有在重補修)。
PS:從中科轉到虎尾則不會學分不夠,只怕你跟不上w
專業科目
因為中科大核心課程的比例明顯比虎尾多很多,所以系上開的資訊相關課理所當然比較少。 以我剛轉學三年級上學期的觀察,我中科的同學從課程中學到的技能除了多了數位邏輯之外,和我在虎尾二上的學弟妹是差不多的。 此外,我覺得課程安排有一些虎尾沒有小問題,使得修課體驗不太好。
- 重複教「基礎語法」
- 這不是機密,排課大綱就寫了。程式設計、程式語言、進階程式設計這些三學分的是一樣的內容,只是從 Python 換到 Java ,再換成 C。主軸都是怎麼寫迴圈、基礎條件判斷,期中、期末考每次都有 BMI 計算機就是印星星4。有很多人確實都還不會,我覺得應該要讓他們去暑修+擋修後面的必修,而不是讓大家一起重學。
- 我覺得比較好的方法是基礎語法教 C 就夠了,其他的像 Python 可以開數值分析這種課再講就好,甚至自己讀都可以,我不覺得一直考我整數和浮點數的差別是個好主意。
- 沒有教 Linux ,沒有伺服器維護相關的課,這我覺得就少知道很多事了。虎尾把這些課放在四年級,我大部分的伺服器知識都是在中電會當幹部的時候學會的
- 硬體、嵌入式相關的課比較少
- 這是硬體和師資的硬傷,系上電機背景的老師比虎尾少一些,加上中科有示波器的教室只有一間。除了耗材以外的工具(例如開發版、麵包版)都要自己買。虎尾教室後面櫃子都可以自己拿來用,
只是把三用電表保險絲燒壞要焊 900 孔螺旋 + 抄電表使用說明書XD。
- 這是硬體和師資的硬傷,系上電機背景的老師比虎尾少一些,加上中科有示波器的教室只有一間。除了耗材以外的工具(例如開發版、麵包版)都要自己買。虎尾教室後面櫃子都可以自己拿來用,
- 課程大綱上的選修課很多根本已經倒課了,來年根本不可能開
- 只要有課因為人數不足沒有開起來,那以後這門課就不會再開放選課了。
- 像是工程數學就沒了,沒有人想選修工程數學,大家都挑涼的選。
- 我不確定虎尾有沒有這個狀況,因為前三年都是必選修,沒有上就沒有選修學分,四年級後我就不清楚了。
五上沒有必修,五下反而有- 現在好像已經改掉了。
- 意思就是五下的必修只要被當就要延畢,除非畢業的最後一個暑假暑修有開起來而且順利通過。
夢到的
雖然我們會對外宣稱系上存在 CPE 能解 6 題的學長姐,但那應該是極端值,我根本沒看過這些人長什麼樣子。 我沒有特別花心力刷這個,目前也沒有動機去挑戰,我覺得有空看看書思考一下人生比寫競程開心多了。
註 1:
source:https://csie.nfu.edu.tw/web/plan
註 2:
這是 2025/2 的版本,中科大沒有把歷屆的課程地圖同時公開,現在已經是 113 學年度了
source:https://csie.nutc.edu.tw/p/412-1064-13849.php
註 3:
中科大的國文比較特別,用的 是普通高中的教科書,因為高中沒有國文第六冊,三下用的是老師自編的教材。
註 3:
圖片中看不出來,中科大五專的課程大綱就是沒有像虎尾一樣把學分列出來。我國中在調查這兩所學校的時候就有發現這個小問題,官網只有寫課名實在不怎麼方便瞭解課程,對吧?
註 4:
BMI 計算機和印星星是初學程式非常基礎的題目,就是練習宣告變數並做一些加減法還有迴圈的操作
額外課程
虎尾在五專前三年有安排晚自習,時間是禮拜五、三以外的平日晚上 6 點到 8 點 30 ,
系上會聘資工系的學長(抱歉資工系找不到學姊)幫忙教英文、數學、各種專業科目,會配合白天的上課進度。
禮拜五因為考慮到住宿生要回家所以不開,禮拜三是系上的社團時間,自由參加,會在學校裡面的自造教育基地1組機器人參加 MakeX 比賽。
一周中每天的主題都不一樣,主要是課程的延伸內容,包括:證照、課程比較困難的 Lab 和助教想教的東西。
在虎科大,就我所知道的進來前兩年就鼓勵大家考了這些證照以及檢定,都是上完課再稍作準備就可以去考的:
- 工業電子丙級(一下)
- 電腦硬體裝修丙級(二上)
- 電腦軟體設計丙級(一下)
- 電腦軟體應用丙級 (一上)
- 網頁設計丙級(二下)
- CPE(一上)
- CCNA(二上)
- 之後聽說還有 Linux 、硬體裝修乙級和數位邏輯相關的證照
中科的話有帶的證照是這些,有星號的是聽我同學說他們在我轉學之前學校推過的。
- *TQC
- Python
- Android
- 打字?
- 一個資訊相關的英文名詞檢定,名字我忘了
- iPAS 資訊安全工程師(初級)
- APCS(三年級)
其中丙級虎科大資工推的比較大力,有專門的晚自習或課程來練習術科,還會組團報名把考區包場下來,
,我比較懶,我只有去考 CCNA ,其他的只有跟著進度去練習,沒有特別去考。
和同學關在同一個空間度過大部分晚上的清醒時間老實說挺令我反感的, 比起來我更願意待在圖書館自己安靜的看書。
不過住宿生強制參加,而且點名點的比平常上課還勤,實在不是說不想去就不去,課後複習、證照練習、補實習課作業居多,難易度普通,還是安親的成份比較重,不過都高中了還像個小學生一樣被管理讓我挺不自在的。雖然這樣說,但我還是沒缺課盡量配合,提早完成有些比較 nice 的助教會讓我自由活動。
印象最深刻的是硬體裝修和工業電子的證照,學會蠻多基本功的,晚自習讓我的資訊技能成長的更快更雜一些,基礎就是這樣,時間砸下去練不管未來有沒有繼續深入,後面都不會後悔。就像焊接雖然我以後也不太可能靠他吃飯,但可以偶爾修幾顆滑鼠、Switch 搖桿之類的還是蠻開心的。
這些基礎技能在我之後的獨自學習新的資訊技術蠻有幫助的,畢竟有人帶我走過一個大概就是會比較快, 更棒的是讓我 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有辦法在跟別人聊電腦相關話題看上去沒那麼像外行人(儘管我可能懂的不比對方多)。
註 1 :
學校的自造教育基地是一個很酷的地方,那裡還有 3D 列印機可以玩(雖然我沒有機會玩到,有點可惜)
學風+總結
學校開課給的是一股成長的推力,這裡姑且叫這股力量「被動成長」好了,你可以想成每天跟著學校安排的進度學習、回家複習能獲得的經驗值。
我在這四年,明顯的感受到不同的學校課綱的規劃造成的差異,不過這也沒有非常重要,教學內容本來就是跟著學生的能力因材施教的,
但因為資源有,只能給一套標準化,大部分的人都還能接受的內容,
是看平均在哪才給予什麼樣的強度。若你的能力落在正三個標 準差之外,那麼你或許得開始規劃離開這裡了,因為你不適合,離開也不是說要走就可以馬上走,得挑時機,而且你真的能保證走了以後你待的環境會讓你舒服的待在正負兩個標準差以內嗎?那你可就錯了,你以為你是哪根蔥,有可能落在負 3 個標準差啊。不要因為你「成績」比別人好就開始揮霍自己的時間或放棄繼續學習,對世界還保有好奇心,現在真的有充足的時間成本亂學,學了發現沒興趣也沒關係,至少你的內涵會更豐富,儘管現階段可能用不到,不過也許是哪天你和能改變你一生的貴人的聊天契機。
想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道理,包括我自己在國中剛畢業的時候也不明白,我也會想偷懶,走捷徑,但我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態度,認真說起來
以前在五專都覺得老師教的太簡單,抱怨這些我國中就學會了,諷刺的是當我進入中興大學,發現我的同學和我以前的想法是一樣的,但他們抱怨的是「高中都學過了」,反而是我跟不上。學習本來就是循序漸進的,老師在上課會幫忙複習基礎,只是會依照中位數的能力調整複習的力道,台灣的教育體系是為有讀高中的人服務的,我們不會鼓勵其他體系的人和普通高中體系的競爭,從五專要四年級才能考學測統測就能看得出端倪了。
獎學金
有比較多附加條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領的我不談,這裡只講和班排有關的獎學金,我覺得在高中階段有穩定的一筆錢的話,在各種重大決策的彈性都是比較高且彈性的。獎學金和日常開銷應該是你在這兩所學校資工科選擇時所應該要考慮的因素。
-
虎 尾
- 第一名 4500
- 入學獎學金
- 取決入學成績,算是給國中有努力的人一個尊重
- 我每學期領一萬。我認識的人裡面也是存在每學期領 3 萬以上的人。
-
中科
- 第一名 7000
- 附加條件:不可以曠課
- 第一名 7000
我同學的小抱怨
這裡引用「我同學」和我聊天說過的話並用第一人稱轉述,只是他的看法,有問題不要找我,我只是覺得這番話值得貼上來討論討論。
五年級的安排
四、五年級系上沒有開太多必修和選修課,系上會希望大家去實習,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拿到 offer,剩下的人就是留在學校選自己喜歡的課湊學分等畢業,以虎尾科大五專來說,如果你選擇實習那學期就不會回到學校上課,學分會依照實習的時間發,也承認當作畢業學分,就是你這學期會只有一門課的學分並且佔全部學分的 100% ,不曉得如果實習出事被當會不會被當做二一。
不過我覺得到了大一這個年紀的知識的累積,心智和知識才成長到可以開始跟著老師的腳步在課堂上一起更深入的探討更多複雜問題的時候,這樣度過大一到大二實在有點浪費,應該有一些更進階的課程比較好。
實習
實習的目的與學校的角色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理論上實習的目的,以及在這之中學校、學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學生實習的目的在於了解業界的工作模式,進而反思並提升自身不足的技能,使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流能更貼近實際需求。做中學順便混口飯吃嘛,大部分的人總有一天都得用上自己所學賺錢,不管你喜不喜歡那個工作的過程,你都還是要被生活、理想逼著踏上這條路。
學校安排實習的主要目的是協助篩選不良公司,避免學生遇到超時工作、缺乏職業災害保障的職缺。然而,這並不保證學生一定能找到非作業員或初階工程師以外的工作。
當然你學了這麼多,在這個社會氣氛就被認為應該直接投入生產,成為資本系統中的一份子,我先不探討這件事情在 20 歲的人身上發生以及進入資本系統到底是好是壞,而是聚焦在是否有合適的崗位以及能否成功實習。
實習本質上是一個很吃學校在業界(一家公司)的聲望的媒合活動,好的學校會被認為學生能力穩定,會有更多公司願意直接和系上合作吸收人才,在學校肯定會有風聲說哪些公司是固定合作對象,像是在虎尾就有聽說大家都去緯創和上銀,你就看學校在過去幾屆到底有沒有穩定合作的廠商,如果風聲一直不太樂觀, 就...自求多福吧,我在這裡也不方便直接告訴你該怎麼辦。
當然實習也不是旅行團你想報名就有機會,通常校成績頂尖、學分接近畢業門檻的人才有參加的底氣(有個在校成績頂尖,但學分缺很多的人就玩不成了)。到五年級之後,你是可以主動選擇要實習、單純留在學校修課等畢業還是準備轉學考,大家有各自的選擇,這邊也很難評論哪個比較好。
唉扯遠了。重點是系上其實沒有任何人會保證你一定可以到好地方實習,雖然我沒有真的參與過校外實習,目前身邊比較熟的同學也沒有,細節不清楚,不過根據我在學校的觀察,隱約可以感覺出這個水很深,自己眼睛要擦亮一點。崗位硬要找都還是有的,就算校外企業不錄用,校內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學生做,通常有缺人班群、校網都會公告,甚至實驗室也會有老師的案子可以接,不過工作內容要篩選一下,不要看到有幾張臭鈔票就爽爽的去了,你最好先給你終生一小時標個平均定價,這個階段的文憑老實說,挑薪水還是挺被動的,不滿意就把時間拿來學新東西精進自己,除非你真的不做工作沒有錢會餓死或有嚴重的財務危機,否則不要貪那點小錢。
畢業後學校選擇偏少
我該來就讀嗎?
如果你是認真產生出這種想法,你大概就是想來了,這時候我叫你不要來也沒什麼用(就和我國中的時候一樣XD)。
來了會有來了會遇到的問題,去讀高中/高職也會有在五專不會碰到的麻煩,像是高中就要討論什麼上課用手機、學校不提供無線網路、要不要有第八節、寒輔暑輔這類可以吵好幾代的爛議題。就看你做選擇的當下接受哪個,一般高中職生也是對學校或制度會產生一些不滿,只是我們在五專又沒有頻繁和他校的人交流的情況下不會知道太多而已。我有段時間也常常在想要不就休學去重考會考算了,我時常會回頭計較讀五專造成的機會成本,不過因此得到的福利我倒很少去想,希望入學後的學弟妹不要和我一樣過得這麼不快樂。
反正腳長在你身上,一旦當你覺得不再適合的時候抓準時機走掉就好,你想來體驗看看我是不反對,這裡還蠻棒的,適合自律的人,也只有自律的人能操控自己的腳(笑。
番外:我的同學
大學入學前和同學聚餐打聽現況後有感而發的額外內容
我和虎尾的同學大部分的人自從我轉學之後就沒有再見到過,離開兩年再回去變化真的很大,他們現在甚至能開車載我到吃飯的地方,轉學之後一直處在精神時光屋的狀態,體感都沒感覺過了這麼久,有種搭了時光機看到大家都長大的感覺。
在我之後因為各種原因走掉的同學也是不少,我旁邊也有五年級就要準備離開的同學,他也和我報名同一屆的大學招生,錄取了某所體育大學。會留到最後的反而都不是是能力最頂尖的人,到了最後,雙邊的極端都走了,反而是那些能力在平均值的同學,他們就沒想過要離開,課程還算應付得來,平常在實驗室還能跟著老師接點不超出他們能力的案子賺些零用錢,這樣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算是非常自在,雖然虎尾沒有資工二技,但是因為學院沒換,甚至可以留在原本的實驗室跟著同一位指導教授,學校有沒有資工二技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了,有地方待著能拿到大學學歷才是重點。
往上看看大我一屆的某一位學長,他比我還要厲害,聽說是拜系上開了很多微學分所賜,四年級下學期他就提早畢業走了,接著在暑假就直接參加台科大的轉學考轉進去,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十分瀟灑。
原本覺得虎尾和中科差別很大,但這次回來吃飯感覺其實這兩個地方在某些發展趨勢其實沒什麼不同……不說了,再說 下去我會被抓去喝茶。